你的公司有一個頂級銷售,是你從第一天起就手把手帶出來的,今天,他貢獻了超過 20% 的公司業績。
突然,他和你提離職,不是要去競爭對手那里,只是想換個工作,換種可能。
你很痛苦,這又不能怪人家,更痛苦的是,隨之離開的,是他給公司貢獻超過 20% 業績的業務能力。
他的離去,幾乎要把公司的命脈都帶走了,怎么辦?
這種情況,發生的尤其多,特別是在裁員、跳槽、離職頻發的今天。
如何把個人的能力變成組織的能力?
未來是不確定的,需要有各種各樣的能力為組織保駕護航,如果這些能力全部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組織就會很危險。
一個銷售冠軍,是怎樣從 0 開始拿下一個大單的?
如果能從開拓市場、客戶洽談、交易談判、說話技巧、維護關系等方面,梳理提煉出關鍵的節點和流程,把這些步驟固化下來,那么“銷售”這件事,就可能不再依靠天賦和感覺,變成連普通人都可以操作的“流程”。
這就是為什么機場經常會賣《銷售圣經》、公司內部也流傳著獨門秘笈手冊。
只有把“銷售”這件事變成流程,才能讓大部分普通銷售能夠按照節點操作,取得不太差的成績,就算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也可以針對性指導。
但是,一個銷售最重要的,除了能力,還有“資源”。
老板,要想辦法流程化
作為員工,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成為在公司里有“特權”的人。
這里的特權,可不是撒潑打滾,也不是貪污行賄得來的特權,而是憑借自己的能力贏得公司權衡之外的空間。
公司之所以要流程化,是因為要建立大家基本的工作路徑,提升工作的整體水平。
可是流程化常常不被人喜歡,不是因為像前面的提到的那個銷售一樣,要交出自己的客戶資源,感覺被侵犯了利益,而是流程化限制了自由發揮的空間。
其實在今天這個時代,人員流動頻繁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組織能力的構建也成為更加嚴峻的挑戰。
之前站在山腳,茫茫一片根本看不到爬向山頂的路。于是帶了把砍刀,一路披荊斬棘,這里走一走,那里看一看,碰見了很多死路,最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條路通向山頂。
流程化,就是要復制這條路,從成功走向成功。而結構化,是拼拼圖,是搭積木,構建不同的組織形態,獲得需要的組織能力。
作為個人,要提升自己,才能獲得“特權”,不被流程化束縛。作為公司,要構建能力,才能活得更久,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里。這些事情,千萬別等員工離職了之后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