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家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已經成為商界的共識,但品牌的價值絕不只存在于企業或產品中,對于個人來說,它同樣是重中之重。
“個人品牌”(brand you)的概念在上世紀90年代末由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首次提出,今天“個人品牌”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有影響力。
湯姆·彼得斯是管理咨詢公司tom peters company創始人和董事長、《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一書的合著者,被認為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學大師之一。在他的新書《卓越紅利》(the excellence dividend)中,他認為,建立個人品牌始終要根據你自己真實的優勢和看法。
在今天的文章中,他從“如何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談起,講述個人品牌塑造的重要性以及方法論。
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很久以前,當我在惠普做咨詢工作時,一位同事對他工牌上印著的129這個數字感到非常自豪。對此我特別疑惑:成為惠普的第129名員工,是一個人脫穎而出的理由嗎?我那時就在思考,認為脫穎而出應該有更好的理由。每個人都應該因為自己擅長的某件事而為人所知,并因此受到尊重或者認可。
當然,脫穎而出并不是必須與身邊的人競爭,這是個誤解。相反,塑造個人品牌不是讓人們進行自我營銷,而是一個終極的團隊游戲,這要求你不要總是圍著老板轉,而要盡量多地圍著同事轉。當你周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你聰明、有能力、易于共事,你的知名度也隨之提升,其他人就會希望你加入他們的團隊。
可能有人問,讓人花那么多精力在給別人留下什么印象上,這對嗎?難道人們不應該只是因為自己工作出色而得到認可和獎勵嗎?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重新看待這個問題。最近,我看了一段培訓視頻,一個數字讓我印象深刻。視頻里的培訓師說,每個人的肢體語言被記住的概率,是他所說的話被記住概率的7倍。所以培訓師建議: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尤其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至少這表明你很專注。
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非常重要,這是塑造個人品牌的開始。
如果你真的在乎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有豐富的經歷,也許有時候人們即使只是隨口說說,也會看著你的眼睛。那么還有什么能幫助人們判斷對方是否真的在乎,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怎么讓人們感受到我們真的在乎呢?
在《卓越紅利》中,我引用了漢堡王前ceo barry gibbons的話,他說:“我在漢堡王沒有什么特別宏大的使命,但我有一個夢:公司有25萬人,我希望在這里的每個人都被在乎,每一個人也都在乎身邊的同事和所在的公司。”
如果你發自內心地關心你自己的工作和身邊的同事,那么你的肢體語言就會自動發揮作用,這比訓練出的表情和動作要自然和真實得多。
如果你是這樣做的,但仍然沒有達到預期,也許你應該換一種角度重新審視一下。
假設你是一家大公司的退休高管,關于你的整個職業生涯,你還會記得什么?
不一定是升職加薪的瞬間,也不一定是你成功推出的產品,很可能是那些你幫助過的人,那些在團隊中為你工作過的出色的年輕人。也許你指導過他們,之后他們離開你,去了別的地方工作,然后你一度憤怒地想“殺”了他們。但現在回過頭來看,你可能已經開始為他們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驕傲了。
或者,你會記住那些因為和你的對話而改變了做事方式的人,即使這種影響可能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但你也一直在嘗試。
當我給一千個人演講時,我并不指望我能改變一千個人的想法、職業生涯或者生活。但是如果某一天某個人走到我面前說:“我一直覺得自己瘋了,但你給了我勇氣,讓我在工作中做回自己。”對于我來說,這一天簡直太棒了,這就是一種成功。
塑造個人品牌不是讓你去做你不會或不擅長的事情,相反,它要求你就去做你自己。
每次都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
thomas gilovich和lee ross在2015年合著的《房間里最聰明的人》一書中,講述了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盟軍歐洲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在諾曼底登陸前發表了一次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勵志演講,但除此之外艾森豪威爾還做了什么呢?他還曾走過去和每一位將參與此次戰役的軍官握手,因為他知道這里的很多人可能無法再回來。
這個故事我在演講里提過很多次,每次我都依然覺得很震撼。艾森豪威爾非常在乎他的士兵,很多士兵的父母都是因為知道并相信這點而愿意讓他們的兒子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在艾森豪威爾下葬時,根據他自己的要求,軍裝上只佩戴了一枚獎章:國防服役獎章(national defense service medal)。這可能是他所獲得的勛章中榮譽最低的一枚,幾乎每個上過戰場的士兵都能得到一枚,但卻是最能體現他真正在乎什么的。個人品牌就是這樣在點滴的細節中建立和傳播的。
每次都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在看似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持久地做一件你認為正確的事,通過這種方式塑造出的個人品牌是最堅固和持久的。
原創: 洪杉
|